桓公骑马,虎看见而躲藏起来。桓公问管仲:“今天我骑马,虎看见我了却不敢上前,这是什么原因?”管仲答道:“我猜想您是骑着杂毛色的马在盘旋,并且迎着太阳奔跑吧?”桓公说:“是的。”管仲答道:“这是的形象,是吃虎豹的,所以虎就迟疑不前了。”
楚国伐莒国,莒国国君派人向齐桓公求救。桓公要去救他。管仲说:“不要救。”桓公说:“为什么?”管仲答道:“我同莒国的使臣谈话,三次侮辱他的国君,他都不变色。我叫官员不要对他尽礼,故意三亏其礼,而他则拼死力争。用这种人的莒国国君,看来也是小人,请您不要去救他。”桓公果然没有出救,而莒国灭亡。
桓公春游,三月而在野外观赏。桓公说:“什么东西可以与君子之德相比呢?”隰朋答道:“粟粒,它身在甲胄(谷皮)之内,中间有卷城(外壳)维护,外面有尖锐的兵刃(谷芒),但仍不敢自恃强大,谦虚地自称为粟(谨慎)。这大概可以与君子之德相比吧?”管仲说:“禾苗,开始时柔柔顺顺,多像个孺子!到它壮大时,庄庄重重,多么像个武士!等到成熟时,油油然谦和地垂首向根,多么像个君子!天下有了它就安定,没有它就危险,所以叫作禾(和)。这可以同君子之德相比了。”桓公说:“好!”
桓公北伐孤竹(1),未至卑耳之溪十里,然止(2),瞠然视,援弓将射,引而未敢发也。谓左右曰:“见是前人乎?”左右对曰:“不见也。”公曰:“事其不济乎?寡人大惑。今者寡人见人长尺而人物具焉(3):冠,右袪衣(4),走马前疾。事其不济乎?寡人大惑,岂有人若此者乎?”管仲对曰:“臣闻登山之神有俞儿者,长尺而人物具焉。霸王之君兴而登山神见。且走马前疾,道也;袪衣,示前有水也;右袪衣,示从右方涉也。”至卑耳之溪,有赞水者曰:“从左方涉,其深及冠,从右方涉,其深至膝。若右涉,其大济。”桓公立拜管仲于马前,曰:“仲父之圣至若此,寡人之抵罪也久矣。”管仲对曰:“夷吾闻之,圣人先知无形。今已有形,而后知之,臣非圣也,善承教也。”
(1)孤竹:古国名,在今河北省青龙、卢龙一带。
(2)(xī)然:突然停立的样子。
(3)人物:人的模样。
(4)袪(qū):撩起。
桓公北伐孤竹国,在离卑耳溪十里的地方,突然停止前进,惊视前方,挽弓将射,但引而未发。他对左右随从的人说:“见到前面的人吗?”左右答道:“没有见到。”桓公说:“事情大概不会成功吧?我真大惑不解了。刚才我看到一个人,身长一尺而模样齐全:戴着帽子,右手撩衣,跑在马前,很快而过。事情大概不会成功吧?我很疑惑,怎会有这样的人呢?”管仲回答说:“我听说登山之神有叫俞儿的,身长一尺而人的面目齐全。当霸王之君将兴时,这种登山之神就出现。他跑在马前很快而过,表示前方有道路;撩衣,表示前面有水;右手撩衣,表示一定要从右边渡过。”到了卑耳溪,有引导渡水的人说:“从左边渡水,其深没顶,从右边渡水,其深至膝。若从右过,完全可以成功。”桓公立刻拜管仲于马前说:“不知道仲父的圣明到了这种程度,我实在是久当有罪了。”管仲答道:“我听说,圣人预知事物于无形。我现在是事情已经有形,然后才知道的,因此我还不算圣明,不过是善于接受圣人的教导罢了。”